很多人會在減脂期間,刻意降低澱粉攝取量,但只要飲控一段時間後,就會忍不住想爆吃高碳水食物,導致減脂效果大打折扣。
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這個問題呢?本篇文章就要來跟大家介紹近期相當熱門的「碳循環飲食(Carb Cycling)」,運用高碳日、低碳日的菜單安排原則,讓你開心吃澱粉還能輕鬆瘦身成功!
不知道該如何規劃減脂飲食計劃?現在加入 NutureFit 營養教室 LINE 好友,免費索取一週減脂菜單懶人包,幫助你更順利迎接理想體態!
文章目錄
碳循環飲食是什麼?
碳循環飲食(Carb Cycling)又稱碳水循環法,是一種透過調整碳水化合物攝取量,來調整身體燃脂與肌肉合成效率的飲食策略。活動量高、活動強度大的日子,就可以攝取較高的碳水,補充身體所需的能量;活動量低、活動強度低的日子,就可以減少碳水攝取量,達到熱量赤字的減脂效果。
根據活動量及活動強度,搭配適當的碳水量,這種「週期性碳水攝取」設計,不只能有效燃燒脂肪,還有助於維持能量與訓練表現,並達到減脂不掉代謝、增肌不變胖的平衡,特別適合有重量訓練或是運動量較大的人。
碳循環飲食常見的週期模式包括:
- 高碳日(High Carb Day):增強肌肉合成、補充肝醣,通常搭配重量訓練日或高強度運動
- 中碳日(Medium Carb Day):維持能量、支持恢復,通常搭配有氧運動如:跑步、瑜伽
- 低碳日(Low Carb Day):刺激脂肪燃燒、改善胰島素敏感性,通常搭配休息日,讓身體休息
碳循環飲食怎麼規劃?
執行任何減脂計畫前,第一步都要先確定目標,像是想要減幾公斤、減多少脂肪、是否有時間限制等,接著再根據你的基礎代謝率及 TDEE,規劃出每日應攝取的總熱量與蛋白質,減脂期熱量攝取通常會建議比 TDEE 少 100~300 大卡即可,熱量攝取過低反而容易進入減脂停滯期。
最後,在依照你的運動訓練計畫,分別排出高碳、中碳及低碳日,碳水比例可以參考下表:
類型 | 碳水比例 (碳水熱量/總熱量) | 運動強度 |
---|---|---|
高碳日 | 50~60% | 下肢或大肌群重量訓練 |
中碳日 | 35~45% | 上肢重量訓練、有氧運動 |
低碳日 | 15~25% | 休息日 |
特別提醒,女性減脂不建議碳水及熱量差距過大,否則容易引發荷爾蒙混亂的問題。
初次接觸碳循環的新手,建議從「4 天碳循環飲食」開始著手,三天低碳日、一天高碳日,每 4 天一個循環,等到慢慢習慣後再調整成「7 天碳循環飲食」會更加順利哦!
舉例來說,小明在計算過自己的基礎代謝率及 TDEE 後,只要每日熱量攝取約在 1800 大卡,三大營養素比例約為碳水 30%、蛋白質 35%、脂肪 35%,就可以順利達到減脂的目標。
但小明偶爾會忍不住想吃點高碳水的麵包、吐司,因此就想要來嘗試看看碳循環飲食法,並採用「4 天碳循環飲食」,一天高碳日,三天低碳日。
高碳日當天會安排高強度的運動訓練,為了補充身體活動所需的能量,因此熱量攝取會提升至 2000 大卡,碳水化合物比例佔約 50~60%,小明就可以在這一天吃些高碳水的食物。
低碳日當天則會安排低活動的運動或休息,熱量攝取則會降低至 1700 大卡,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則降低至 20% 左右。
透過高碳、低碳的相互配合,小明就能夠偶爾吃點高碳水的食物解解饞,並順利達成熱量赤字的減脂目標囉!
延伸閱讀:小葳營養師親自實測 12 週減脂計畫,體重減 3 kg、體脂降 3%!
碳循環飲食優點有哪些?
- 低碳日能刺激脂肪燃燒效率
- 適合有穩定運動訓練計畫者,能有效維持肌肉量
- 穩定血糖、控制飢餓感、改善代謝
- 飲食規劃較有彈性,心理壓力較低
碳循環飲食缺點有哪些?
- 新手學習門檻較高,建議搭配營養師一同規劃
- 碳水攝取量安排不當可能導致能量不足或表現下降
- 較不適合運動量低的人,成效較為有限
- 低碳日有可能引起便秘、情緒波動或飢餓感
- 高碳日有可能會不小心暴飲暴食
誰適合碳循環飲食?
- 想減脂又想保留肌肉線條的人
- 遇到減脂停滯期,需重新刺激代謝者
- 有規律運動訓練者(特別是重訓、有氧交替)
- 需備賽、拍攝、控制體態的運動員
- 減脂期間想要偶爾吃點高碳水食物的人
誰不適合碳循環飲食?
- 完全不了解熱量與營養分配的新手
- 有進食障礙史、對飲食高度焦慮者
- 孕婦、哺乳婦女
- 糖尿病患者或血糖狀況有異常者
- 長期久坐或沒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
碳循環飲食一週菜單懶人包
星期一(高碳日):重訓日
- 早餐:隔夜燕麥+香蕉一根+水煮蛋一顆
- 午餐:舒肥雞胸一塊+一碗糙米飯+一條地瓜+燙青花菜
- 晚餐:清炒義式雞腿排義大利麵+綠色蔬菜
星期二(中碳日):上肢訓練日
- 早餐:全麥里肌蛋土司+一杯無糖豆漿
- 午餐:滷雞腿便當+一顆荷包蛋
- 晚餐:鹽水雞(一份雞胸+一根玉米+三樣蔬菜)
星期三(低碳日):休息日
- 早餐:無糖希臘優格+水煮蛋
- 午餐:清蒸鯛魚+花椰菜炒菇
- 晚餐:雞胸肉+炒菠菜+一碗海帶芽湯
星期四(高碳日):HIIT 日
- 早餐:煎雞腿蛋漢堡+一份水果(如兩顆奇異果、一顆蘋果)
- 午餐:義式香草烤雞飯糰+茶葉蛋一顆
- 晚餐:烤地瓜+檸檬香煎鮭魚+燙地瓜葉
星期五(中碳日):核心訓練日
- 早餐:隔夜燕麥+荷包蛋兩顆
- 午餐:去皮雞腿排+一碗五穀飯+涼拌秋葵
- 晚餐:溫沙拉+水煮蛋+水果一份
星期六(低碳日):休息日
- 早餐:酪梨半顆+水煮蛋兩顆+無糖黑咖啡
- 午餐:蒜香蝦仁嫩蛋+炒空心菜
- 晚餐:烤時蔬+清蒸魚片
星期日(中碳日):有氧日
- 早餐:原塊嫩雞起司滿福堡+無糖豆漿
- 午餐:小碗陽春麵+滷蛋一顆+豆乾海帶腱子肉
- 晚餐:海鮮豆腐鍋+飯半碗(不喝湯不沾醬,火鍋料換菜)
碳循環飲食便當食譜教學
不知道該怎麼幫自己規劃適合的碳循環餐點嗎?別擔心,這邊教大家一個超簡單的自煮便當食譜,只要稍微調整一下食物的份量,就能順利滿足高碳日、低碳日的熱量及營養素需求囉!
以下便當熱量規劃,是以減脂期每天攝取 1500 卡來設計。
材料
- 馬鈴薯(低碳日)/地瓜(高碳日)
- 牛蕃茄(低碳日)/蘋果(高碳日)
- 生菜
- 雞胸肉
- 沙拉醬(羊乳起司、美乃滋、洋蔥、酸豆、香草)
步驟
- 將馬鈴薯/地瓜、雞胸肉川燙或蒸熟後,放在一旁
- 把羊乳起司、美乃滋、洋蔥、酸豆、香草全部拌在一起,製成沙拉醬
- 將沙拉醬和馬鈴薯/地瓜混合均勻
- 最後再擺上雞胸肉、生菜和牛蕃茄/蘋果,就大功告成囉!
高碳日為了補充較多的碳水,會使用地瓜和蘋果來補充,低碳日則選擇用熱量較低的馬鈴薯和牛蕃茄替代,再搭配上生菜和雞胸肉,營養均衡一百分!
結語
碳循環飲食是一個需要規劃與紀律的飲食方式,較適合有目標、有訓練、有基本飲食知識的人來強化體態管理,初學者建議可以先從簡單的「4 天碳循環」開始,搭配訓練與紀錄,慢慢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平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