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ear 是一位專業健身教練,平時訓練量充足,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及訓練方式也非常瞭解。2025 年他決定挑戰 10 月的健美比賽,目標是在 16 週內把體重從約 71 公斤降到 60~63 公斤,體脂率控制在 3~5%(特別說明:此為健美選手的體脂要求,非一般健身族群所需),以展現最佳體態。
不知道該如何規劃減脂飲食計劃?限時開放免費索取 7 天減脂培訓課程,幫助你打好營養基礎、建立屬於自己的飲食節奏,一步步突破減脂停滯期!

文章目錄
健身教練搭配專業營養師,體態精準度再升級!
Bear 教練本身並非減重新手,平常不僅有固定重訓與有氧的習慣,且對營養規劃、食物份數掌握都有一定基礎,但為了達到舞台級的健美體態,便決定搭配專業營養師的協助,微調飲食比例與賽前巔峰週的策略。
在宗澄營養師的引導下,Bear 回顧了過去半年及近三個月的飲食與訓練模式,並提供了詳細的訓練及飲食紀錄,讓營養師得以掌握 Bear 的基礎代謝率、平日能量消耗以及飲食習慣,作為後續規劃的依據。
4 大飲食策略結合運動計畫,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!
宗澄營養師為 Bear 量身規劃了 4 大備賽策略:
策略 1. 熱量與營養素分配
以 Bear 的基礎代謝率和訓練量為基準,逐步調降熱量,每次調整不超過 200 kcal,避免劇烈斷食造成代謝下降,同時也會根據 Bear 的食物偏好及過敏原,規劃更適合他的飲食菜單。
三餐的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與脂肪比例會依不同階段微調,例如:
- 早餐:燕麥、乳清、全蛋等組合。
- 午餐:全穀類主食搭配瘦肉或魚類,提升蔬菜份量。
- 晚餐:以高蛋白的健康便當為主,控制澱粉份量。
- 運動後:適量碳水搭配乳清補充肌肉所需。
策略 2. 監測體重與體態
每天上傳體重、每週上傳體態照片,讓宗澄營養師能精準掌握趨勢,依數據調整熱量,並針對體重起伏的狀況,分析可能產生的原因(例如前一天外食、晚睡或補水不足)及提供改善建議。
透過數據紀錄,就可以更準確觀察長時間配合下,是否有依照計畫方向前進,即時調整策略,而非只是靠感覺盲目猜測。
策略 3. 運動安排與恢復
Bear 原本的訓練內容包含重量訓練與有氧。在減脂期,宗澄營養師會確認 Bear 是否能夠維持力量訓練的強度,以確保減脂期維持肌肉量。同時,提醒 Bear 留意睡眠與恢復,因為充足睡眠有助於控制荷爾蒙與食慾。
策略 4. 生活與飲食技巧
除了基本的運動訓練及飲食規劃外,宗澄營養師還提供了外食、備餐等技巧,幫助 Bear 更順利達成體態的理想目標,像是:
- 外食管理:了解 Bear 常去的店家類型,提供適合的餐點選擇與份數建議。
- 備餐建議:提供營養素配比及食材建議,確保賽前自行備餐的油脂、碳水及電解質充足。
平日 Bear 多以外食為主,在宗澄營養師的規劃及指導下,無論是自備餐、健康餐,或是超商、火鍋、日式定食等,好吃的美食都沒有少吃。
許多人都會誤以為減脂期間這也不能吃、那也不能吃,但其實只要控制份數並注意營養配比,也能讓你邊吃美食、邊順利減脂。
當然,這一切也要歸功於 Bear 對食物份數的控制與嚴格執行,才能和營養師一起建立建立良好的計畫,讓減脂過程順利推進。
從 71 kg 到 59 kg,穩定減脂還能維持肌肉量

Bear 教練從 6 月中開始進入 16 週計畫,前幾週主要是記錄飲食與體重變化,及習慣新的份量計算方式;當體重下降趨於平緩時,每次略微下修熱量 200 kcal,以免減脂速度過慢。
宗澄營養師也會不時提問教練的飲食狀況與關心身體壓力負擔等,這樣的雙向溝通讓教練對身體的變化更敏感,也減少了焦慮感。
隨著比賽日逐漸接近,營養師根據體重與體脂變化,進一步微調碳水與水分策略,協助教練以最佳狀態登上健美舞台,最後也成功達到 Bear 的理想體態,重從一開始 71 .5 公斤一路下降至 59 公斤,肌肉量皆維持良好,中間都沒有遇到停滯期。
Bear 也在賽後表示這次是他備賽以來,最舒服且沒有壓力的一次!
關鍵在於循序漸進的營養規劃、指導與紀律!
這次的營養計劃,讓 Bear 教練在備賽期間更有節奏地調整體態。
Bear 深刻體會到逐步調整熱量與均衡攝取營養素的重要性,不像過去靠單一食物或極端節食來快速減重,且透過定期回報體重與體態照片,他學會用數據觀察趨勢,而非陷入每天的微小波動。而在營養師的建議下,Bear 開始嘗試提前備餐、評估外食菜單,這些好習慣在比賽後也持續受用。
這次的案例分享,也希望告訴其他有備賽或減脂需求的各位,循序漸進的營養規劃、專業指導與自我紀律是成功的關鍵,比起追求短期快速減重,更重要的是建立可持續的飲食與訓練習慣。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