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易胖體質嗎?易胖體質常見迷思、成因與改善方法一次看!

我就是易胖體質,不管吃再少都會胖!別人天天吃宵夜都沒事,我只要吃一次宵夜隔天馬上變胖!

你也有這種吃空氣也會胖的困擾嗎?傳說中的「易胖體質」是真的存在嗎?告訴你一個好消息,易胖體質並非醫學上的正式診斷,雖然相較於其他人容易累積脂肪,但只要掌握健康飲食的原則,一樣可以吃宵夜也不怕胖!本篇文章將帶你深入理解易胖體質的真相,並提供實際的健康飲食改善策略。

不知道該如何規劃減脂飲食計劃?限時開放免費索取 7 天減脂培訓課程,幫助你打好營養基礎、建立屬於自己的飲食節奏,一步步突破減脂停滯期!

NutureFit免費領取7天減脂培訓課程

什麼是易胖體質?

易胖體質通常是指相較於其他人,更容易在相同飲食或運動條件下增加體重的現象。不過,從科學研究來看,人體並不存在「易胖體質」基因,實際上變胖是多重因素共同影響,包括基因組合、代謝率、腸道菌相、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。

換句話說,「易胖體質」並不是一個醫學上的正式診斷,而是一種現象的描述,代表某些人確實因為基因、飲食或其他生活習慣的不同,比其他人更容易在體內累積脂肪並增重,但並不代表毫無改善空間,只要搭配正確的飲食習慣及生活作息,一樣可以達成理想體態的目標。

易胖體質是天生的嗎?

從研究角度來看,體質是否容易發胖確實會受到先天基因的影響,但更多時候與後天生活方式有關,常見的成因包括:

  1. 基因與代謝差異:不同人對熱量的利用效率、脂肪囤積傾向不同,有些人天生基礎代謝率較低。
  2. 飲食習慣:偏愛高熱量、高油脂食物,或長期不規律飲食,容易造成熱量盈餘而發胖。
  3. 活動量不足:長時間久坐,缺乏規律運動,熱量消耗少也容易因為熱量過剩而發胖。
  4. 睡眠與壓力:睡眠不足與慢性壓力會影響荷爾蒙(如皮質醇、飢餓素),增加食慾與脂肪囤積。

如何判斷自己有易胖體質?

易胖體質雖然非醫學上的正式診斷,但若發現自己相較於其他人而言更容易發胖時,就要在飲食控制及生活作息上多下點苦心,才有機會更靠近自己的理想身材。以下提供幾個易胖體質傾向的特徵給各位參考:

  • 飲控後減重效果有限:長期保持熱量赤字的情況下,體重下降幅度仍不明顯。
  • 基礎代謝量偏低:身體在靜止狀態下,消耗熱量偏少,燃脂的效果通常也會較有限。
  • 脂肪多分布於下身:相較於其他人而言,更容易在腹部或下半身堆積脂肪。
  • 基因遺傳:若父母或兄弟姊妹大多體重偏高,通常發胖的比率也會較高。
  • 容易受到外在影響:只要短時間內飲食放鬆或改變生活型態,體重就會快速上升。

特別提醒,即便符合上述特徵,也不代表就完全沒辦法改變,只是需要搭配更有系統的飲食及生活調整。

改善易胖體質的 5 大技巧

雖然每個人的體質都有存在先天性的差異,但後天的生活方式仍能搭配正確的策略來改善,以下提供 5 大技巧給各位參考:

一、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

  • 以原型食物為主,減少精緻澱粉、高糖飲料的攝取量
  • 每餐均衡攝取營養:蔬菜占 1/2、蛋白質占 1/4、澱粉占 1/4
  • 確保蛋白質攝取充足:每公斤體重約需攝取 1.2~1.6 克蛋白質,提升飽足感與基礎代謝

二、每週規律運動

  • 日常生活多走路、爬樓梯,累積額外的熱量消耗。
  • 每週 2~3 次重量訓練,提升肌肉量及基礎代謝率。
  • 每週 2~3 次有氧運動,如慢跑、游泳等,增加能量消耗。

三、每天睡滿 7~8 小時

  • 每天保持 7~8 小時睡眠時間,並盡可能避免熬夜。
  • 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不佳,會影響荷爾蒙分泌,進而增加食慾與脂肪囤積風險。

四、適度放鬆情緒

  • 透過冥想、運動、深呼吸或參與興趣活動,來幫助減緩壓力、抒發情緒。
  • 壓力過大或焦慮感,會增加對高糖高油食物的渴望。

五、避免追求速成減重

  • 採取小步驟、漸進式的改善方式,雖然無法短期見效,但效果穩定且持續性更高。
  • 避免速成或極端減肥方式,容易造成基礎代謝率下降,且復胖機率也較高。

結語

易胖體質不是一種無法改變的宿命,而是一個由基因、代謝、生活型態交互影響的結果。只要掌握飲食、運動、作息與壓力管理四大核心原則,就能逐步改善體質,讓身體往更健康、更理想的方向發展哦!

減脂路上總是遇到各種瓶頸?嘗試過好多種減重方法卻都沒有效果?

免費訂閱 NutureFit 7 天減脂培訓課程,由專業營養師教您如何計算 TDEE、蛋白質、澱粉份量,並提供一週減脂飲食菜單,輕鬆打造專屬自己的飲食節奏,健康地邁向理想體態!

由專業營養師所組成的營養健康團隊,提供一對一營養諮詢、減肥瘦身、增肌減脂等客製化飲食菜單規劃服務,幫助 1000 名以上學員健康吃出理想體態,讓我們成為你邁向健康人生的最佳夥伴。

最新文章
追蹤我們
返回頂端